1. 茶葉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tǒng)計、遺傳學、土壤學、農業(yè)生態(tài)學、茶樹栽培與育種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機械、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與檢驗、經濟管理與營銷。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大一肯定有相關方面的課程。
2. 茶葉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茶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咖啡堿、礦質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多酚類化合物。
茶多酚是茶樹酚類物質及其衍生物的總稱。研究證明,茶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殺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功能、降血脂、降血糖、抗癌等多種作用。
綠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幾種兒茶素。兒茶素類化合物不僅是賦予茶葉感官品質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最主要的茶多酚等有效成分不僅可以通過傳統(tǒng)飲茶方式被人體攝取,經工業(yè)手段提取而制成的保健品同樣可以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但是,它們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會有所損減,有效成分不能被全部吸收。
3. 茶葉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是什么
1.安徽農業(yè)大學茶學系
位于合肥,其前身是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時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被并入安徽大學農學院,1954年獨立建院,1956年由茶葉專修科改建為茶業(yè)系,學制由2年改成4年,茶業(yè)系分茶葉和機械制茶2個四年制本科及一個2年制茶葉經濟貿易專修科,1981年起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開設茶樹栽培學、茶樹育種學等課2.浙江大學茶學系
浙江大學“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茶學系”成立于1952年。前身為浙江農學院專修科,1956年改為4年制本科,1960年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并,1966年系所分開,197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建立博士研究生點,1987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其茶學專業(yè)被批準為茶學學科唯一的首批國家重點學科。設有茶樹育種學、茶樹栽培學等課程,育成“浙農12號,21號、25號、113號"國家級茶樹新品
3.四川農業(yè)大學茶學系位于雅安市,1976年建立,初期為2年制專修科,1977年改成4年本科學制,設有制茶教研室,茶樹栽培、茶葉審評等專業(yè)實驗室,附設實驗茶場、制茶車間等。開設茶樹栽培學、茶樹育種學、制茶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審評與檢驗等課程。種。程。
4. 茶葉中的主要生物化學成分有哪些?
一、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名抗氧靈、維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被健康及醫(yī)學界譽為“輻射克星”。 其為不定形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它的主要成分為黃烷酮類、花色素類、黃酮醇類、花白素類、酚酸及縮酚酸類6類化合物。其中以黃烷酮類(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最為重要,占茶多酚總量的60%-80%。
二、茶氨酸
茶氨酸(L-Theanine)是茶葉中特有的游離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部位而變動。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2%。茶氨酸在化學構造上與腦內活性物質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葉中生津潤甜的主要成份。茶氨酸含量約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隨發(fā)酵過程減少。
5. 茶葉生物化學研究內容與地位
茶葉中的酶
酶是一種結構復雜且精巧的生物催化劑,具有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的特點,然而其功能受到各種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和控制。
由于針對酶的基本研究內容包含了分子結構、反應類型和動力學特性等,所以與此相關的酶提取純化、結構分析、活性測定等技術手段便成為酶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隨著這些方法的應用,與茶樹代謝、制茶轉化及品質有關的重要茶葉酶類不斷被發(fā)現和認識,通過酶活性調控來提高鮮葉質量和制茶品質的栽培加工措施也日益完善有效。
但人們并不滿足于現有成果,已將茶葉酶的研究與應用領域從內源酶拓展到外源酶;從酶的性狀表現追蹤到遺傳特性;從酶活性的環(huán)境調控措施深入到化學干預;從自然狀態(tài)下酶的利用發(fā)展到經過加工處理后的酶的應用階段。
同時,酶的研究方法也由過去單一的常規(guī)分析發(fā)展到同工酶、分子標記和酶工藝化學并舉的多元化技術手段。
無疑,茶葉作為一種天然飲品,無論是原料生產還是加工制造都與酶的作用密不可分。各種深加工茶飲料的開發(fā)也同樣離不開對酶的研究和利用。
6. 什么是茶葉生物化學
茶葉中的酶是一種蛋白體,因為在茶樹生命活動和茶葉加工過程中,參與系列酶促反應引起的化學變化,起到生物催化劑的作用。酶種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異構酶和同工異構酶等。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有:溫度、酸堿度、酶的濃度、被催化物質的濃度。
7. 茶葉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包括
主干學科:食品科學、園藝學。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tǒng)計、遺傳學、土壤學、農業(yè)生態(tài)學、茶樹栽培與育種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機械、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與檢驗、經濟管理與營銷。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